xyz

軟體王

會員登錄
您現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影片音樂光碟 >> 卡通動畫與經典影集DVD >> 碟片詳情
商品編號:
DVW1837
商品名稱:
弟子規+三字經+小女孩唱遊
語系版本:
國語發音繁體中文字幕版
商品類型:
影片教學版
運行平台:
Windows7/8/10/DVD播放機
更新日期:
2007-12-06
碟片數量:
1片
銷售價格:
200
瀏覽次數:
17229
熱門標籤:

轉載TXT文檔】  
您可能感興趣: 周易 
弟子規+三字經+小女孩唱遊
弟子規+三字經+小女孩唱遊 國語發音 繁體中文字幕版(影片教學版)(DVD版)

內容說明:
總敘〉原文: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解說: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他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
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以上這些事是學
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
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
----

〈入則孝〉原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說: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
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 ,
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
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
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
父母親問安 。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
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
,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裡一定十
分難過 。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 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
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
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
?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 總認為,父
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 聲色
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
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 陷於不義,甚至放
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嘗嘗,是否太涼或太熱 。不分白天
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
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
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子女的我們, 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
會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
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樸,並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
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 。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
恭敬。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孔子說:「孩子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的懷抱,能夠自己走
自己吃,讓父母稍稍鬆一口氣,當子女的 ,我們在父母去逝後,為什麼就不能在三年的
喪期中時時刻刻想念父母,愛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的恩情也
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 把孝道當成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於天地
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
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 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
,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湯
堡壘。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
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
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

〈出則弟〉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解說:

出則弟,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 在一起的規矩。在這些規範中,訓
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當哥哥姐姐的要
能友愛弟妹,做弟妹的應做到 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減少衝突,父母心中
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錢財物品看輕點,少計較,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恨 ;講話時不要太衝動
,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說,那麼不必要的衝突怨恨就會消失無蹤。

日常飲食起居中,有人認為孩子還小,和長輩相處在一起,不要太過要求他們,長大自
然就適應了,甚至對孩子寵愛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給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認為這樣是
理所當然的,不知道要禮讓長輩,因而誤導孩子養成壞的習慣。而《弟子規》卻指導我
們,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
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
走。

長輩呼叫人時,自已聽見了,要替長輩去傳喚,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時,自己應當回來報
告長輩,更能進一步請問長輩,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事情。

稱呼長輩時,不可以直呼長輩的名字,那是不禮貌的行為;在長輩面前,不要表現自己
很有才能,藐視長輩。

走路時遇見長輩,要趕緊走上前去行禮問候,如果長輩沒和我們說話時,就先退在一旁
恭恭敬敬的站著,讓長輩先走過去。如果自己是騎馬的,遇到長輩就應該下馬,如果乘
坐車輛就應該下車,讓長輩先過去,等待大約離我們百步的距離以後,自己才上馬或上
車。

如果長輩還站著,年幼的我們不應先坐下來,如果長輩坐著,允許我們坐下時才可以坐
下。在長輩面前講話,聲音要低,但是回答的聲音,低到聽不清楚,那也不適當,要和
顏悅色,聲音要柔和清楚才好。進見長輩時走路要快點,動作表現得很禮節,等到告退
時,要慢慢退出。長輩問話時,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視長輩,不要左右移動。

對待叔叔伯伯,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恭敬,對待同族兄長,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
樣友愛.

----------------------------------------------------------------------------
----

〈謹〉原文: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解說: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
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後刷牙瀨口,解完大小便以後把手洗乾淨,這樣才是講究
衛生的好孩子 。

出門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鞋帶要繫緊 ,這
樣全身儀容才整齊。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
免弄皺弄髒。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
穿著 ,也要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對於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適當的份量,不要吃過量。我們年紀還小尚未成年 ,
更不該嘗試喝酒,因為喝醉了醜態百出,最容易表現出不當的言行。

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注意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時
要恭敬尊重。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 展開簸箕,或者是
虎琚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這樣才能表現優雅怡人的姿態。

進門的時候慢慢的揭開簾子,盡量不發出聲響,走路轉彎時與稜角要遠一點 ,保持較寬
的距離,才不會碰到稜角傷了身體;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滿的一樣小心,進到沒人的屋
子裡,要像進到有人的屋子裡一樣。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錯,遇到該辦的事情不要怕困難,而猶豫 退縮,也不
要輕率隨便而敷衍了事。容易發生打鬥的場所,我們不要靠近逗留;對於邪惡怪僻的事
情,不必好奇的去追問。

將要入門之前先問一下:「有人在嗎」?將要走進廳堂時,先放大音量要讓廳堂裡的人知
道 ;假使有人請問:「你是誰」,回答時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說「吾」或是「我
」,對方就聽不清楚到底是誰。我們要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事前對人講清楚,如果沒
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 ,那就相當於偷竊的行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歸還,以
後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時,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這些平常語言行為的要則,讓我們即知
即行,掌握自己 ,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創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境。如果我
們一時做不到也不必氣餒,只要能清楚的辨別方向,認同聖賢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
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現出美玉來。

----------------------------------------------------------------------------
----

〈信〉原文: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茍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解說:

凡是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可以永遠行得通嗎?話說得
多不如說的少 ,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不合實際的花言巧語,另外,奸邪巧辯的言語
,髒不雅的詞句及無賴之徒通俗的口氣,都要切實戒除掉。

還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輕易發表意見,對於事情瞭解的不夠清楚,不輕易傳播出去,
覺得事情不恰當,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談吐說話要穩重
而且舒暢 ,不要說得太快太急,或者說得字句模糊不清,讓人聽得不清楚或會錯意。遇
到別人談論別人的是非好壞時,如果與已無關就不要多管閒事。

看見他人的優點行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齊的好念頭,雖然目前還差得很遠,只要肯努
力就能漸漸趕上。不論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齊的信心和勵行的勇氣,小善切戒輕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機會來了也要及時把握,盡心盡力勉強而之。

看見他人犯了罪惡的時候 ,心裡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樣的過錯,就立刻改掉,如果
沒有就更加警覺不犯同樣的過錯。

當道德學問和才藝不如他人時 ,應該自我督促努力趕上,至於穿的衣服和吃的飲食不如
他人時,可以不用擔心、鬱悶。

聽見 別人說我的過錯就生氣,稱讚我就高興,這樣不好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真誠有益
的朋友就不敢和我們在一起。如果聽到別人稱讚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沒有這些優點
,只是空有虛名;當聽到別人批評我的過錯時,心裡卻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實的人就
越喜歡和我們親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 ,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不小心犯了過錯,能勇
於改正就會越改越少,漸歸於無過,如果故意掩蓋過錯,那反而又增加一項掩飾的罪過
了。

----------------------------------------------------------------------------
----

〈泛愛眾〉原文: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解說:

對於大眾有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私心,不論好人、壞人、聰明、
愚笨、寶貴、貧賤、種族國界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純是一片仁慈之心,不為名利毫
無虛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同境界。

泛愛眾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體的觀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關懷大眾 ,我
們若處處學著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過修養,守住人的品格,並深入學習各項才藝,相
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眾的事業。

品行高尚的人,名聲自然高,人們所敬重的是德行,並不是論外貌是否出眾 ;才能大的
人聲望自然大,人們所信服的是真才,並不是只會發表言論。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別人有才華,應該多加讚美肯定 ,不要因為
嫉妒而貶低別人。

對富有的人態度不諂媚求榮;對貧窮的人不表現出驕傲自大的樣子,不厭惡 不嫌棄親戚
老友,也不一味喜愛新人新朋友。至聖先師孔子教導我們,貧窮的人除了不諂媚迎合外
,能夠在道德上自得其樂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驕傲的心態妨礙他人 ,更要愛好禮節
,恭敬大眾。貧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學習禮節充實各項才能,發揮人我一
體的仁心,才能營造一個「貧而樂,富而好禮」的幸福社會。

他人有事,忙得沒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攪亂他;對方身心很不安定,我們就不 再用閒言
碎語干擾他。別人的短處絕對不要揭露出來,別人有秘密不想讓人知道,我們就不要說
出來。

讚美別人的善行,就等於是自己行善,因為對方知道了,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宣揚別人
的過惡,就等於自己作惡,如果過份的憎惡,就會招來災禍。行善能相互勸勉,彼此都
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過錯而不相互規勸,相方都會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財物上的往來,應當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財物只與他人應該慷慨多 佈施;
取用別人的財物就應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話要和人說,先問一問自己是不是喜
歡,如果自己不喜歡就應立刻停止。

他人對我有恩惠,應時時想回報他;不小心和人結了怨仇,應求他人諒解,及早忘掉仇
恨 ,報怨之心停留的時間越短越好,但是報答恩情的心意卻要長存不忘,對待家中的待
婢和僕人,本身行為要注重端正莊重不可輕浮隨便,若能進一步做到仁慈、寬厚,那就
更完美了 。權勢可以獲使人服從,雖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卻不以為然。唯有以道理
感化對方,才能讓人心悅誠服而沒有怨言。

雖然現在也很少有人用婢僕,但是上下尊卑的關係仍然處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仁
德君子的泛愛眾 ,多為大眾著想,共同營造一個相互關懷、相互體諒的溫馨社會.

----------------------------------------------------------------------------
----

〈親仁〉原文: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解說:

同樣都是人,類別卻不一定整齊,就一般說,跟著潮流走的俗人佔了大部分,而有仁德
的人卻顯得稀少。對於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說話不會故意隱諱 扭曲
事實,臉色態度也不會故意向人諂媚求好。能夠親近仁者,向他學習就會得到無限的好
處,自己的品德自然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者,無形中就會產生許多
害處 ,小人會乘虛而入,圍繞身旁,事情就會弄得一敗塗地。

----------------------------------------------------------------------------
----

〈餘力學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解說:

對於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應該努力實行的本份,卻不肯力行,只在學問
上研究探索,這樣最容易養成虛幻浮華的習性,怎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對的
,如果只重力行,對於學問卻不肯研究,就容易執著自己的看法,而無法契合真理,這
也不是我們所應有的態度。

今日普遍流行詆毀聖賢的風氣,懷疑古人,藐視倫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幾年
來,更被視為隘板落伍,大家雖有心改革社會亂象,也動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導,終因
倫常觀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會秩序無法整頓起來。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
、立仁的君子要廣博的研究各種學問,然後用禮節來約束言行,這樣一個具有知識和禮
節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於太離譜了。」《弟子規》把禮的內容 具體化,只要循著《
弟子規》來實踐,兼學各種經典和生活知識,就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實踐的勇氣,智勇
雙全的人,必然不會偏離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達目標 。

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讀書時
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段,這段還未讀完讀通,不要因為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
心,就跳到另一段,而東翻西閱,不肯定下心來,按步就班的讀完。讀書時要有規範 ,
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為時間有多餘,就等期限快到
了才開始讀,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規化好就要趕緊用功。

遇到滯塞難通的地方,更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達瞭解,這正是所謂
書讀千遍 ,其意自現。有疑問的地方,經反覆思考,還不能瞭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
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才可放過。

書房要整理得簡單清潔,四周牆壁保持乾淨,書桌清潔乾淨,所用的筆和硯台要擺放端
正 ,在硯台上磨墨,如果墨條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寫字若隨便不公正,就是心裡
先有了病,排列經典圖書,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讀完以後立刻歸還原處,即使發生緊
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齊以後才能離開。遇到書本有殘缺損壞時,應立刻補好保持完整,
你愛書,書愛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穫,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
穫。

如果不是傳輸聖賢道理的書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為書裡面不正當的事理會蒙
蔽我們 的聰明智慧,會敗壞我們純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墮落而放棄自己,聖賢的境界的雖高 ,但只要按
步就班,循序漸進,人人都可到達。處在蒙昧年幼之時,若采要正正當當的教材,配合
優良的環境,來培養學習,就能造就聖賢。《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 訓誨,
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餘力學文著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倫常做起
,經家庭擴及到學校、社會,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這本書應該認真的反覆
讀誦 ,深入內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至行為的指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
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
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
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
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
詳訓詁,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及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
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
有誓命,書之奧。我姬公,作周禮。著六經,存治體。
大小戴,著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
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
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
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
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
逞干戈,尚游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
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
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盡中國,為夷狄。
明朝興,再開辟。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閹亂后,寇內訌。
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
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
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
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綴。
如負薪,如挂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
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若梁顥,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
爾小生,宜立志。堂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
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
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
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
光於前,垂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購物清單